【云计算专题】融合趋势二:工业云承载制造强国梦万物互联平台先行_酷游地址_酷游官方网站

地址: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南岭大道1690号

郑总:13786538932(微信同号)

业务1部:0735-2161318

业务1部:0735-2161338

传真:0735-2161318

邮箱:1780552943@qq.com


工业衡器 酷游地址

首页 > 产品中心 > 工业衡器

酷游地址:【云计算专题】融合趋势二:工业云承载制造强国梦万物互联平台先行

发布时间:2024-02-22 00:33:43 来源:酷游官方网站 作者:酷游官网  

  原标题:【云计算专题】融合趋势二:工业云承载制造强国梦,万物互联平台先行

  工业云是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PaaS、SaaS两种模式,前者主要提供物联网平台及应用开发环境,后者直接服务工业公司,包括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生产控制和数据处理四类,有望成为新兴蓝海。

  制造业大而不强现状亟待转变。早在2010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全球占比已达19.8%,超过美国变成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2016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达21.62万亿元,GDP占比超过29%。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凸显,2016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1247.3亿元,全球占比仅5%,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工业软件研制中,90%以上都采用了国外大型软件。

  劳动红利不再,人力成本倒逼制造业升级。2011-2015年间,制造业城镇单位平均薪资从人均36665元/年上涨到人均55324元/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8%,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产值的复合增长率5.96%,制造业人力成本倒闭产业信息化升级。

  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全球化趋势下工业分布式特点推动需求云上迁移。我国企业中中型企业5.5万户,占比为15.2%;小企业30.9万户,占比为84.8%,中小企业信息化新需求亟待部署灵活、成本低廉的云服务满足。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明白准确地提出鼓励中小企业采购使用工业云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逐步推动工业出海,天然广分布的特点使得云服务成为更有选择。

  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工业云作为推动两化深层次地融合的重要抓手获得高度重视。

  通过业态细分加总,考虑产品更新与迭代,我们大家都认为2020年工业云市场规模可达1500亿元。

  目前,国内工业云尚处于起步阶段,四类主体参与策略各不相同(1)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立足制造重镇,依托强大IaaS基础,联姻实体产业进军市场;(2)以用友网络为代表的软件企业主打SaaS市场,通过新产品及并购加快渗透;(3)以三一重工及徐工集团对代表的制造巨头依托场景,通过内部孵化及云厂商联合加快布局;(4)以Ayla为代表的第三方创业企业,以特定的细分应用场景积极切入。

  我们认为在技术、产品、渠道三大维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均有望成为独角兽。(1)技术核心能力:拥有平台级部署能力,开放程度高;(2)产品核心能力:深耕应用场景,由点到面;(3)渠道核心能力:注重政企合作,形成行业标杆。

  新三板企业中主营业务覆盖工业云的企业有32家,斯欧信息、数码大方、必安必恒和凯通科技等一批企业具备平台能力,考虑竞争格局,建议关注数码大方(832617.OC)、凯通科技(870683.OC)。

  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2016工业云应用发展白皮书》,工业云是面向工业场景,利用互联网将弹性的、可共享的资源和业务能力,以按需自服务方式供应和管理的产业,本质是提升工业领域的分析计算能力,实现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

  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行业代码前两位为06-46的行业属于工业,分别包含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3大门类。工业云为这一些企业提供在云端的服务,帮助工业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业绩,其中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各类制造业企业。

  工业云是工业“两化”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生产系统主要包括三层架构,自下而上分别是装备层—通信层—应用层,工业云主要集中于应用层。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方面数据自下而上传递至工业云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另一方面应用层通过通信层传输服务和传输指令,并作用于装备层落实到实际生产中。

  以数据为基础,工业云与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众多技术紧密协作共同推动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具体而言:

  装备层主要涉及工业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是一个数据系统,其中关键的数据来源环节由工业物联网来承担。工业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灯各种装置与技术,在工业生产的现场采集各种数据,并实现对生产设备的监控和连接互动。

  工业网络是通信传输的基础设施,承担着从物联网设备中获取信息后传输回云端的环节。数据量大、种类多而杂、长时间连接是工业网络的几个重要特征。工业网络主要由工业以太网、工业现场总线和工业无线网络三大方面组成。

  应用层主要涉及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应用层主要包括平台层、企业信息化系统两部分,其中平台层主要涉及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平台,信息化系统包括ERP、MES、PLM等软件。

  目前工业云主要包括PaaS、SaaS两种模式。其中PaaS平台主要分为APaaS和IPaaS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提供服务应用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支持环境与服务;后者主要是对物联网设备接入进行集成。PaaS平台是工业云业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实力较为雄厚的工业云服务商都进行了重点布局,新型API技术和容器技术,使得平台本身的快速部署和应用成为可能,推动了工业云PaaS行业的发展。

  SaaS产品直接服务工业企业,为企业直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省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按照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流程和用途分为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生产控制和数据处理四类。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6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达21.6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以上,与2012年相比增长34%。过去五年来,国内制造业总产值以年均6%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

  此外,中国制造业逐渐增强其海外影响力。早在2010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就占比19.8%,超过美国的19.4%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而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5年中国制造业于世界占比已达22%,稳居世界第一位置。随着我国经济和科研综合国力的增强,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中国制造将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情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核心技术缺乏,80%以上高端技术依靠从国外进口;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低下;劳动生产率较低。根据HIS的数据,2010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仅仅比中国低0.4%,中国制造业从业人数为11444.5万人,而美国制造业只雇佣了1150万名工人,约为中国的十分之一。生产、运营等各环节上我国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造成大量人力与财力资源的耗费。

  与其他产业相比,工业企业整体信息化也是处于落后水平。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1247.3亿元,约为全球工业软件总产值3530亿美元的5%,远低于中国制造业19.8%的全球占比,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工业软件研制中,90%以上都采用了国外大型软件,中国的工业信息化正在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我国制造业总产值的上升伴随着制造业人力成本的迅速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人均工资水平也日渐提高。2011-2015年间,制造业城镇单位平均工资从人均36665元/年上涨到人均55324元/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8%,略高于城镇单位平均工资增长率8.21%,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产值的复合增长率5.96%,快速上升的制造业成本倒逼行业升级。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数量众多。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中小企业运行情况报告,截至2015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36.5万户,比2014年末增加1.3万户企业。其中,中型企业5.5万户,占比为15.2%;小型企业30.9万户,占比为84.8%。无论是从数量和体量上看,我国的中小型工业企业都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明确提出鼓励中小企业采购使用工业云服务,承接专业制造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云计算技术是解决成本问题的最佳方案,“按需收费”和“灵活部署”使得工业云成为中小型工业企业的不二选择。“按需收费”的服务模式,使得中小企业既可以享受信息化技术带来的运营生产效率的提升,又可以避免高昂的信息化硬件设备投入。而“灵活部署”的部署策略,使服务提供商在面对种类繁多的中小企业时能够提供定制服务,优化服务效率。

  近年来,国内工业企业协同化的生产需求逐渐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近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启动,结合物料、劳务成本等考虑,越来越多工业企业前往海外投资设厂。2015年,我国制造业实现对外投资199.9万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0%;2016年,非金融类企业实现对外投资1701亿美元,是2012年数额(772.2亿美元)的一倍以上,对外投资的非金融类企业数量达7961家,比往年增加21.88%。

  云计算技术能够很好的满足协同生产的需求,资源与数据被储存于云端,按需取用,按需领取。传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受硬件设施所累,如需实现协同生产则需要建设VPN通道等连接手段,增加额外的负担与安全支出。工业云能连通海内外的工厂信息、数据、资源,甚至设备,使得系统内的工厂车间和管理分支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协同生产。

  自2013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扶持。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多次发布相关政策文件,把工业云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将工业云与智能制造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我国施行的工业云相关政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13~2015年为推广普及阶段,相关政策制定总体规划路线年后为落地实施阶段,我国开始加速推进工业云设施落地与产业发展,在智能制造、小微企业、应用行业方面提出了多项指导意见,为国内工业云相关企业带来扶持帮助,整体加快制造业“万企上云”的步伐。

  我国在工业云相关标准快速推进,为产业化奠定良好基础。在智能制造领域,较先成熟的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物联网技术都已形成国际标准,而我国率先进行了4项工业云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在产业推进过程中处于国际前列,最有可能在相关技术领域率先实现产业化,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根据《2016工业云应用发展白皮书》,工信部针对工业云制定了路线清晰的标准化制定工作,目前相关进程有序推进。

  通过业态细分加总,考虑产品更新与迭代,我们自下而上测算出我国五年后每年工业云市场空间总计超过1500亿元,而根据赛迪顾问测算当前总体规模为379亿元,增长潜力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家数达340338家,同比增长2.16%,规模以上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家数为58396家,同比增长-1.96%。制造业企业总数较低速度增长,而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数量则较为稳定。假定五年内制造业企业总数以2%速度增长,则五年后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家数约为376000家。

  根据工信部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研发设计类服务国内企业普及率达61.1%。标准化的生产和产品是制造业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产品型号和特征的高要求使企业对研发设计类工业云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随着供给侧改革与智能制造的全面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对研发投入日渐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制造业支柱行业中,研发费用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假设五年内行业渗透率可达80%。根据阿里巴巴采购网报价,PTC公司云CAD软件Cero报价约为95000元/套,对应市场空间为285.78亿元。

  根据计世咨询《2014-2015年中国生产制造ERP调查报告》,我国制造业ERP普及率约为60%左右。ERP系统在国内企业的黄金增长期已经过去,但制造业普及率仍需提升。目前国内企业ERP普及率达90%以上,假设五年内制造业ERP渗透率达90%。以浪潮云+智能化企业协同平台为例,标准版(1000名使用用户)的部署价格为50400元每年,对应市场空间为170.55亿元。

  根据工信部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5.4%。MES服务是生产控制类的核心。与ERP等其他类型的服务相比,MES系统专业化程度高,行业差异度大,普及难度较大。虽然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5.4%,但能将生产车间集成系统并对接ERP、CRM等其他系统数据的工业企业仍然较少。当前国内钢铁、石化等流程型工业MES普及率较高,而汽车、机械、和电子行业等离散型生产企业MES渗透率仍然较低。MES在离散型行业应用率的快速提升是MES市场规模增长的最大动力。假设五年内生产控制类工业云服务渗透率可达60%。

  以阿里云典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为例,整套生产控制系统配置和定价如下表。经计算,每年一套工控系统云服务的花费约为350714元,对应市场空间为791.21亿元。

  数据处理,决策支持是近年数据采集与数据挖掘技术成熟后发展起来的新兴细分。目前国内BI渗透率不足三成,未来主要驱动力为国内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由于海量的数据是有效决策支持的基础,而且在足够大的企业规模下决策支持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从需方角度看,布设数据处理类服务的企业主要由大中型企业为主。预计未来五年商务智能于大中型企业中渗透率可达60%。以阿里云Quick BI为例,高级版Quick BI每年配置费用为143840元,对应市场空间为324.50亿元。

  综上所述,我们从企业需求端出发,将行业空间按服务类型划分为四大板块并进行加总,工业云五年内行业空间约为1572亿元/每年,行业前景广阔。

  目前,国内工业云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提供商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互联网行业巨头基于IaaS基础设施对工业生产市场进行战略布局;软件企业由以工业软件为基础,拓展工业云服务;制造业巨头在信息化过程中转战工业云及第三方初创企业,各主体参与市场的策略存在较大差异。

  在工业云领域,数据的入口是广大的工业企业。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数据是云计算服务的基石,想要提供更好的云服务,就必须占领数据入口。

  因此,布局工业云的互联网企业纷纷选择与实体企业进行合作,从源头处占领数据入口。2016年5月,阿里云和徐工集团签约共同搭建“徐工工业云”,致力打造出中国的“Predix”平台。2016年9月,腾讯云与三一重工宣布达成合作伙伴关系,随后成立“根云”,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

  IaaS云基础设施是互联网巨头的重要资源。在方案的落地实施上,互联网企业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为工业企业,尤其是信息化尚不完善的中小型工业公司可以提供从基础层到应用层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1)阿里云新制造解决方案:重点打造“ET工业大脑”,布局广州成工业云重镇。阿里云将工业云作为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为客户提供工控SCADA、光伏切片智能工厂、智能设备互联、智能设备运维以及工业大数据挖掘等解决方案。阿里云高度重视BI(Business Intelligence)层面的解决方案,将这部分业务独立成“ET”工业大脑,为工业公司提供智能的供应链、研发、生产和营销管理服务。

  2017年11月23日,阿里云栖大会广东分会在广州琶洲举行,宣布在广州设立阿里云研发中心,并招募1000名云计算AI工程师,同时在广东建设其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将全国工业云总部定于广州,深度再造ET工业大脑。广东作为“世界工厂”,集合了众多优秀的工业企业,尤其是迫切需求工业云服务的中小工业企业。在广东推广工业云相关服务,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与标杆的作用。

  (2)腾讯云:联手三一重工,定址浙江宁波。与三一重工物联网战略合作,为其初创企业树根互联输出底层云计算基础架构能力,以及大数据平台TBDS,把分布全球的30万台设备接入平台,实时采集近1万个运行参数,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远程管理庞大设备群的运行状况,不仅实现了故障维修2小时内到现场、24小时内完成,还大大减轻了备件的库存压力。

  与阿里云类似, 2017年12月镇海区与腾讯云、市经信委、浙江中之杰签订框架协议,联合共建腾讯首个“中国制造2025”工业云平台。宁波市是制造业强市,在工信部公布的126个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中,宁波企业独占13席,占比超过10%。

  相比于本地部署的工业软件,云端SaaS服务有着部署周期短,更新效率高,成本费用低等优点,也更受到工业企业的青睐。随着云计算和云安全技术的成熟,工业软件企业纷纷将原本设置于本地的服务向上移到云端,从软件企业向云服务商转型,成为市场中另一重要参与主体。

  GE:2013年以来,GE先后剥离金融、家电等业务,成立GE Digital集团,积极投身工业4.0浪潮。通过联合Intel、Cisco等巨头,设立了基于计算的管理平台Predix。目前该平台已管理超过13个行业的过万亿美元的资产,成为行业龙头。2016年,GE Digital为集团贡献了3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成为强力增长点。

  西门子:2016年4月,西门子于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西门子工业云平台,西门子总裁表示将通过MindSphere上开发的工业软件进行盈利。

  ABB:瑞士电气与机械巨头ABB于2017年汉诺威工博会上发布ABB Ability,集成了ABB从设备到边缘计算到云服务的跨行业、一体化的数字化能力,从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变。

  徐工集团:徐工集团是国内领先的全系列工程装备解决方案服务商,也是国内该行业标准的开发者和制定者是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出口商之一,汽车起重机、压路机、平地机等多项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第一。2016年11月,徐工集团宣布与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电信 4 家联合打造中国首个工业云平台“徐工工业云”,试图构建“互联网+云技术+制造”的新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三一重工:三一重工主营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机械等工程机械,混凝土输送泵和全液压压路机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泵车产量世界第一。2009 年公司的“M2M 远程数据采集与监控平台”实现规模化商用,建成国内首家工程机械物联网企业控制中心。2017年2月,发布根云,来自腾讯、中国移动、华为及中国联通等企业的合作伙伴与树根互联共同启动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由部门到公司的二次创业在制造业企业转型中较为常见,大中型企业的自动化部门沉淀积累了大量生产经营数据,并深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他们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只需要稍加包装进行产品打包,就可以向市场上同类的生产企业进行销售。目前,这类厂商在国内的代表是宝信软件和石化盈科。

  第三方初创企业同样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托比研究显示2017年三季度医疗领域、物流领域、工业领域是我国企业级市场中融资事件发生最多的三大行业,其中工业领域融资超过21.1亿元,涌现了Ayla、中科云创、塔网科技、蘑菇物联等一批创业企业。

  针对目前优秀企业的技术、产品、渠道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在技术、产品、渠道三大维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均有望成为独角兽。

  在技术端,我们认为具备PaaS平台级部署能力的企业有能力为不同细分领域的工业企业提供服务,并有望通过拓展不同行业的客户,以平台思想打造云制造生态。

  工业企业门类众多,包括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制造、计算机制造等各个门类的大小企业,各自业务与生产流程大相径庭,在生产控制类细分下尤其如此。与生产设备相连接的生产控制系统较运营管理类系统、数据处理类系统更为深入地介入了企业的实际生产细节中。与具有通用性的PaaS平台不同,SaaS厂商(事业部)在优势行业各自占据强势地位,较难实现扩展。

  云计算的思维是计算资源上云,按需取用,弹性部署。在制造业领域,工业云的终极形态是通过云端的统一调度部署,迁移制造资源上云,共享机床生产能力等制造资源。由于目前制造业场景下标准统一难度较高,一般认为从一种场景切入,由点到面更易进入市场,因此具备PaaS平台部署能力的企业有望通过合作解决更多的兼容问题,而一定程度上的开放有助于生态构建,如西门子MindSphere就是一个开放生态系统。

  传统制造业巨头转型工业云服务的优势在于对工业流程的把握和理解较深,掌控着大量的机器设备,每日长时间的运作产生了大量的生产数据,但囿于技术的限制,很多数据都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根据GE的研究,目前仅有不到2%的工业设备数据被分析应用。

  工业云服务制造业企业,只有与工业流程、工程数据深度结合,才能更好满足应用场景需求,因此贴近制造业巨头,深耕应用场景至关重要。

  专业是工业软件企业的标签,多年在细分领域的深耕细作积累了大量实用技术和底层数据,建立起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但这部分企业知名度与影响力与互联网巨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政府平台与企业牵线搭桥是更为有效的渠道路径,在渠道构建上注重政企合作的企业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2017年,用友网络积极拓展政企合作业务,将工业云产品线月,用友网络分别与江西、湖北和浙江三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长期合作。短短两周内建立与三省合作关系,示范效应明显。省级平台合作模式充分考虑双方优势与需求,有望加快推广落地。

  由于工业云领域各细分行业的专业性和差异性,工业云垂直SaaS服务特别适合中小初创企业发展。经统计整理,新三板企业中,主营业务覆盖工业云的企业有32家。其中大多数企业提供的产品与在SaaS层,从服务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生产控制类服务和研发设计类服务,其中斯欧信息、数码大方、必安必恒和凯通科技几家公司具备较强的PaaS层平台服务能力。

  通过三大维度和竞争格局分析,我们建议关注数码大方(832617.OC),凯通科技(870683.OC)等优质标的。

  数码大方是中国领先的工业软件和工业云服务公司,在工业云方面有着自己的系列产品“大方工业云。”,为企业提供设计辅助、供应协同、协同运维等服务。面向制造行业、 以及省市、工业园区、特色小镇等区域提供以工业互联和物联为基础的工业云平台服务。企业愿景是把设计和制造能力聚合到互联网上,促进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释放产能、培育新业态,推进网络协同制造和打造制造业生态圈。

  数码大方广泛开展政企合作。针对地方支柱产业,由政府经信委牵头,与地方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目前以形成的合作包括北京工业云、德阳装备制造工业云、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平台、福安(电机)工业云等十余个区域工业云平台。

  数码大方是工业云行业标准制定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数码大方一直专注工业服务,积淀了雄厚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且已经走到了行业标准制定者的重要位置。数码大方被选为国家信标委云计算工作组工业云标准牵头单位,责任编制《工业云服务 能力总体要求》行业标准;担任国家信标委工业大数据专题组组长单位;担任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化专家咨询组成员。

  建立“物联网+”核心产品体系。围绕公司自有“天工测物”智慧物联网运营平台,并依托物联网领域雄厚的技术实力开发新业务企业云计算平台和工业设备实时监控管理平台。掌握结合自身在物联网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处理、动态流程引擎、分布式存储与计算以及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方面技术,具备物联设备整合IpaaS能力。

  技术实力雄厚,业界影响力大。公司格外的重视研发投入,掌握新技术和开拓新产品。公司人员构成中,79.9%为研发人员,在过去数年中,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总额均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15%。公司在业界影响力较大:在通信网络领域,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核心软件服务提供商;在水利农业领域,公司是水利部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三家核心入围厂家之一。

  目前全球工业云平台数量较多,2017年或面临行业洗牌,与此同时工业云需要连接众多标准不同的设备,产业化过程面临较多困难,推进进度可能不达预期。工业云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深入研发,工业生产应用场景对稳定性要求较高,对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1、【云计算专题】 融合趋势系列一:万物互联时代将至,物联云谁主沉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